TT講堂:NGO 雜談

NGO與志工的關係:大部分組織沒有志工,如果要以志工當作人力,員工的上班時間要調整。

有的組織是理監事為主,有的是秘書處為主,基金會就是董事為主,只要管董事長,應該只有董事長是你老闆。管理階層之間的意見衝突應該在那一層處理清楚,而不是各自去跟執行者溝通,因為溝通的時候即使覺得自己態度很好,但其實都會累積壓力,而且變成執行者要自己去揣測誰的權力大、要聽誰的,或是誰可以決策。

我在NGO經驗學習到的是,可能有一點小情緒就要趕快講清楚,不然後來會演變成很大的災難。如果做了某事會有情緒最好把話講清楚,即使幾秒鐘,也要清楚的把話講給對方聽,否則累積久了,很多可以很簡單處理的都變得很難處理,或是心裡覺得對方「又來了」。如果對方不能理解,至少你也可以比較早知道雙方在事情上的歧見,不要在那邊猜測。企業裡大家有上下關係,很清楚,受雇者就是可以不爽老闆,私下抱怨也沒關係,因為不用當朋友,但NGO裡面老闆常常又是朋友、夥伴,這是很麻煩的事情,會覺得為什麼你要這樣那樣。這很麻煩,因為夥伴、朋友的關係,勞資關係就不容易被看見,權力關係帶來的壓力也容易不被察覺。

帶志工的問題,自己要權衡,若要發展很大的志工組織,工作人員可能就要調整工作時間,如果不是,跟每個志工講清楚就好。

如果今天員工請志工畫一張圖然後員工就下班去吃飯,你會不開心嗎?(答:不會)如果你的志工都是技術型的沒有人會這樣想。但我們NGO常常遇到帶志工的時間,聚會開會都是晚上,就會變成我們要調整上班時間。

執秘就是大PM角色,無可避免會要某個人完成某事,他死卡在那裡,不知道怎麼push讓他心甘情願、不會不爽。常常覺得如果這些都可以自己做,早就自己做了。因為執秘在做的是PM的事情,可以重新考慮你的specialty,要做PM最適合的是需要跟人,要情緒管理、要管理時間、管理專案進度、人際相處,讓每個人覺得心甘情願,但尤其NGO裡面有的人常常是最討厭跟人接觸的在做其實是PM的工作,會一塌糊塗。這些都是經驗跟學習可以解決。

如果線上工作,丟工作無法當面講,資訊量很少,那麼用錄音超級無敵方便,可以解決打字問題,只是無法解決後續的搜尋問題。有時候人在外面手機打字很不方便,常常想很快講完一件事就會省略很多上下文。這沒辦法,要找到別的工作方式,錄音是一個建議,要不然就是早上開會,定期跟每個人十分鐘。

通常NGO一個禮拜開一次會,但我比較喜歡每天早上一個很小的會議確定大家在做什麼、進度是什麼、遇到什麼困難、什麼事情突然來了很急,讓大家在一個same page。你們沒辦法的話...(現在OCF是兩個禮拜全部的人開會,跟董事長是每天十分鐘。)

NGO實況,只有一種情況才會找人,即使overloading沒有錢還是不會去找人,有錢才會找。找人的方法一定是朋友的朋友,或是大家在參與社運工作的志工中找人。因為倡議性質的NGO通常是一個沒有能力再做大量訓練工作人員的,幾乎,即使有,訓練也不夠完整,需要的人都是會做這個又會做那個,馬上可以上手。

工作人員需要訓練的東西很多,你到一個公司,他會告訴你各種工作的一些,所有的老闆都想要即戰力,這也是為什麼到後來我想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業。我基本上認為,你要公司要能找到人才,不管公司還是協會,但更重要的是能否讓有潛力的人在工作環境中變成人才,工作態度、這個人的EQ或處理衝突的能力、處理壓力的能力、潛力等,才應該是找人的指標,剩下的東西是你們要去訓練的。可是大部分NGO或組織或公司都比較要即戰力,世界上哪來這麼多即戰力?即戰力幹嘛要在你這裡?薪水很高嗎?沒有啊,NGO最問題大的,他都是用議題綁架這些人才,因為你對這議題本身非常在乎,所以你願意燃燒你的青春跟才華在這裡,領少少的錢,都是這樣。每一個我看到的好的組織工作者都是這樣,為什麼你只領兩三萬,還有的只發兩萬二開始,人才為什麼要領這些錢?因為對議題本身有熱情,這很可惡,但請人的「老闆」不見得會發現這很可惡,因為他們通常自己覺得自己也是犧牲了很多來做這份工作,不會覺得自己是「資方」。但事實上是,對這件事情有熱情的人才是你應該花大錢請的人。我沒參與過NGO的起頭,有辦過遊行,但那是另一回事... 現在只要講到社運團體,在外面的世界就很黑,一般人,這些為了錢忙碌的人,對社運組織只有幾種想法:一群不要錢的人(靠什麼過活)、什麼都反對(聽不懂你講什麼,唯恐天下不亂)、在NGO不用賺錢不用競爭(的確是感覺不到什麼需要跟人競爭的)但兩邊不是分開來的世界,社運工作者最需瞭解世界上大多數人想什麼、什麼吸引他們的注意力。為什麼我說後面訓練很重要,更加因為現在作NGO跟會已經不像十幾二十年前,幾乎不需要會其他技能,但現在不是,現在要知道各式各樣的事情,真的要做倡議的工作者,要全方位的人才,向我講的那些都還只是技術,經營管理臉書、寫文案、辦活動,都只是形式,更深的是要知道大眾心理學、傳播學、TA為什麼會被議題或論述吸引、要懂政治、懂法案、各式各樣能力。然後NGO只能花三萬塊,有能力有需求請新的人的時候,又常常不是優先處理募款部門。

人才到了三十幾歲就會開始想你的未來,這份工作能支撐到你退休嗎?退休要靠什麼為生?要年輕人在最有才華、學習能力、體力、健康、最精華時段來組織奉獻,但他的未來呢?在NGO裡面不會有人覺得這是NGO的老闆,他之所以成為老闆他也覺得他是在犧牲他自己,不會有資方的概念。

但勞動關係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,第一件事情就是勞務關係,不管你是從支持者變志工變員工,難道你去外面工作,因為你很喜歡公司的產品,就可以免費加班?沒有員工會這樣。但在NGO裡面會這樣,因為我就是在做我希望會成功的議題,所以沒加班費也沒差了。

如果以為在NGO只要上班八小時,那就錯了。當你有一份工作沒有上班時間,就表示你也沒有下班時間。你根本不知道哪時候下班,因為我這三五年都活在這種狀態。

募款部門就是公司業務部門,賺錢公司的業務部門是最重要的事,現在是NGO需要最高級的人才但竟然沒有任何開發財源的部門,沒有開發財源的管道。很多我們覺得不錯的台灣NGO都十年了,還小不隆冬,所有有在做倡議跟社會改革的NGO一年捐款都沒有兒福聯盟等福利型NGO的捐款多,因為那些組織投入大量人力做募款、做組織。

做募款,比方說咖啡店看到環資擺捐款箱,擺捐款箱超累,要談要擺要回收統計,要更新捐款字號,是很龐大的行政工作,但絕大部分NGO沒再做,慈濟很有錢因為他們會上街募款、組織很多志工捐錢。管理志工募款都需要一整個部門,就算人少也是需要獨立的人力。

行政工作是無法衡量成本跟產出的,要做組織經營者要做人力管理的基本概念,經營管理志工,做募款,這些都是在engage支持者,但大部分NGO尤其倡議組織,這方面都很弱,基本上沒有engage,LM相對來說已經做得很好了,但當初LM做連署網站兩個禮拜就三萬人了,這三萬人裡面有醫生老師有錢人記者企業老闆員工,我們其實在連署的時候都有要求寫他們是誰就職哪裡,但沒有人力分析資料、或去找這些人用他們能力去更進一步擴大這個議題。

沒有錢,請不到員工,沒有員工,就發展不出財源,不知道要先有誰。最重要的第一個專案應該就是募款,一切的開始就是募款。不是一次性的,是長期性的。

倡議組織跟宗教組織差別太大了,在法鼓山的員工,說捐款怎麼來不用想,錢都倒進來不用想,只要災難發生錢就進來。但法鼓山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,他是怎麼開始的?這才是最根本,要跟支持者建立關係,那些人會幫你把組織擴大,這些人會有個身份比方說法鼓山的師兄師姐,但志工有沒有辦法被公開認可就是LM的志工?LM剛開始開志工的時候,只有兩個永遠的志工,後來我開志工專案,每個禮拜三四晚上有兩小時找志工固定開會,先找一群人來,他們是志工,他們可以決定他們想做什麼,我會update LM這週做什麼,大家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出討論要不要做,不做的話LM有擺攤活動看大家覺得怎樣。如果我兩週開一次會就有一個志工不能來,那他下次見到我是一個月後,那他在下次來會覺得一個月沒去了,就不想來了。每個禮拜開會真的累死我,我連續開了一年。但你沒辦法,一定要這樣engage這些人。我上網去找各式各樣大型組織帶志工的know how做研究,我覺得他們給的很多訊息跟一些被簡化過的tips會有讓你啼笑皆非的事情,是有道理的,但台灣沒人這樣做。比方說慈濟會有階級,那是必要的,做得好的志工要能在所有人前面有機會被表揚、被組織認可,要能很自豪且不會心虛的告訴別人我是某某組織的志工,不然覺得我好像是志工、又好像不是,好像只是來「幫忙」,但沒辦法參與決策,也不知道你們在幹嘛,都不知道,這時候志工絕對沒辦法跟組織產生連結。他要很清楚,知道你們在幹嘛,不一定要參與決定。

NGO也是可以top down啦,但要這樣就是付錢,找工讀生,找新的員工,不要叫志工來做 top down 或是本來應該是你行政負擔處理的事,志工不是來處理多出來工作的工具,志工是支持者經營的一環。

另外,我對情緒是最在意的,脾氣不好,習慣上會把情緒當成是你個人的問題。但很多人沒機會在小的時候學習面對情緒,或出現意見不同的時候怎麼面對跟處理。大部分NGO找人,其實沒有人在管這件事情,覺得是你自己要處理好,但我覺得尤其NGO不應該這樣,因為NGO工作壓力都很大,事情又多又雜,又很多跟人的問題,這中間產生的因工作而起的情緒或壓力,這組織要有責任承擔起來,找出健康的方式來解決的。

就算大腸花,問題源頭一樣沒解決。另外,大腸花本身的問題則是,有些事情你一直講出來,那個情緒就會變成真的、固定的偏見了。